close

2016.02.28

        今年冬季一連幾個寒流發威,天氣又濕又冷,228連假難得太陽露臉,在家當沙發馬鈴薯實在太浪費了。Mr.L 和我都還蠻喜歡散步的,今天沒有時間壓力,想在台北就近遛達,又不想到商圈人擠人,就來個漫步古城半日遊吧!       


👟參訪順序:北門➡西門➡小南門➡南門➡東門

        城門之間距離都不遠,約在步行10~20分鐘以內能到達。如果要安排更豐富的行程,也可騎ubike,附近借還車都很方便。


🚩捷運北門站與周邊

        這是我第二次在北門站下車。北門站內其實就是個市定古蹟博物館,因在挖地基時有挖到清代西式機械局牆垣,故直接就地展出,很有特色。



        從2號出口出來離北門最近,一出來正面對著巨大的「台北工場」鐵皮屋,走進看原來是日治時期的「鐵道部」尚在修復中。有別於其他古蹟用傳統模型方式呈現,看到用LEGO做模型覺得很特別也很有樂趣。




  
        周遭環繞著一大片待修復的日治時期交通局建築,包含了辦公室、宿舍、員工餐廳等。從前都不知道這裡有這些古蹟,期待修復完成後再來參觀。





✔台北府城第一站:北門 (承恩門)

        從捷運北門站走大約5分鐘就看到北門本尊了。拜柯文哲市長之賜,原本被高架橋圍繞,總是被車流擠得水洩不通而無法親近的北門,終於重見天日,也是唯一一個可以靠近觀賞的城門。此行就是衝著一睹北門丰采來的,磚紅色的古城門真是好看,柯P拆得好呀!




        正對北門在街角的是台北郵局,除了目前還有營運日常郵務,同時也是郵政博物館。話說之前紅極一時的歪腰郵筒,本來要被搬到這兒呢!




✔台北府城第二站:西門(寶成門)

        欣賞完北門的風華,我們先走台北郵局旁的相機街博愛路,再從巷子接到中華路,準備往西門前進。

        來西門町那麼多次,從來沒留意過這個位於捷運西門站4號出口,錢櫃中華新館前的這個街頭裝置藝術,就是用來代表寶成門,真是失敬了。




        走到斜對面V字岔路口店面前端詳「寶成門舊址」碑,背面的碑文上詳細記載著台北府城五個城門興建與面臨拆除命運的歷史。西門原是五個城門當中蓋得最華麗的,可惜城門和牆垣已於日本殖民時期被當時政府藉口要都市化強行拆除,所幸仰賴地方仕紳的積極奔走,其他城門才得以倖存,而西門的風華只能從歷史照片中回味。      

        題外話,這個店面多年來替換頻率高,更有一度閒置很久,沒想到元大銀行能撐超過一年,果然這種特殊的風水要能營利,得八字夠硬才行。
        

 
        既然都到西門町了,一定要逛逛熱鬧的商店街,不過這不是我們此行的重點,所以買個小吃飲料就往下一站前進。
      

✔台北府城第三站:小南門 (重熙門)

        從西門到小南門這段路上,我們走入博愛特區,沿著中華路、寶慶路、貴陽街會經過許多國軍單位和政府機關,包含國軍藝文中心、國軍英雄館(軍史館),和蓋成雄偉羅馬式建築的臺灣高等法院檢署民事庭大廈,非常值得放慢腳步慢慢參觀。

        接著走到延平南路和愛國西路交叉口,一整棟小南門就座落在圓環正中央。這一帶依然以政府機關為主,像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延平辦公室和內政部移民署,還有捷運小南門站,附近沒有太多商業活動,讓小南門的身影顯得有些孤獨。

   

✔台北府城第四站:南門 (麗正門)

        沿著愛國西路一路走到公園路交叉口,就可以看到南門了。南門附近以學校為主,市立台北教育大學、北一女中、台大醫學院、弘道國中都在附近。

        南門是台北府城的正門,也是規模最大的城門,現今剛好位於多條道路交叉口圓環,車流量大,加上茂密的行道樹,沒有辦法直接看到正面,只能從側面捕捉它的倩影。
       

      

✔台北府城第五站:東門 (景福門)

        最後一站東門,從南門走過去很近,沿途會經過中正紀念堂和國家圖書館,東門座落於凱達格蘭大道與仁愛路、信義路交會的圓環,就在張榮發基金會正對面。

        我們本來被捷運站名誤導,一直以為東門是在捷運東門站永康街一帶,還真是天大的誤會呢。


       
        結束參訪五個城門,我們沿著凱達格蘭大道往228紀念公園方向走,恰逢228紀念日,凱道上與公園內有舉辦相關的政黨活動與追思會,讓我再一次感受到台灣現有的民主是前人的犧牲與努力換來的。

        生活在現在的台灣,雖然正面臨嚴峻的經濟政治環境等問題,讓許多人覺得這裡是鬼島,但比起前人連言論等自由都被箝制,我們其實是很幸福的呀!

(咦?怎麼來個嚴肅的結尾,那個…這是一篇遊記才對!😅)


💡長知識

        回家後查了網路資料,現存的四個城門,只有北門保留了磚紅色的清代碉堡式城門建築,東門、南門和小南門,雖在地方仕紳奔走之下免於被日本殖民政府拆除,卻仍無法躲過1966年老蔣說要重整市容振興觀光(?)的命運,被改建為華北式風格,現今看來反而是北門最具特色。

💡更多資訊

☆傾埕之美 - 台北府城
篇名:古早台北城先民的開發歷史 - 台北建城
<興建源起、風水、命運>



☆Lazycat's World
篇名:台北府城的五個城門 (台北建城130年)
<城門今昔對比照>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篇名:北門滄桑、兩劉恩怨 
<北門歷史故事,值得一讀的好文>



☆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Lady L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